2019年04月30日 星期二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无障碍阅读
当前位置: 主页 > 学习研究 > 经验交流

召陵区:实施党建扶贫“三三制” 决胜脱贫攻坚

作者: 漯河市扶贫开发办 发布时间: 2020-07-14 18:30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

近年以来,漯河市召陵区委把脱贫攻坚作为一项重大政治任务和第一民生工程来抓,坚持党建引领,全面实施党建扶贫的‘三三制’(三个重点、三个载体、三个倾斜),实现基层党建与精准扶贫深度融合,把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强大动力,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证。

一、突出“三个重点”,夯实基层基础

召陵区委不断强化政治引领功能,充分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将党建工作融入脱贫攻坚工作,成立由县级干部任组长的产业项目、政策落实、业务指导等6个专项工作组,实行县级干部分包镇办、贫困村、重点村、贫困户制度,并通过“三个重点”夯实基层基础。

一是选好一个带头人。以村“两委”换届选举为契机,突出“三有三带”标准,选准村级带头人,全区185个村全部配齐党组织书记,有致富项目的村党组织书记占68%。为加大村党组织书记培训力度,突出抓好精准脱贫、产业发展、实用技术等内容的培训,认真组织实施“一村一名村干部大学学历教育”。2018年换届后,组织村党组织书记进行了封闭式任职培训,安排脱贫攻坚课题进行专题教学。今年4月上旬,组织全区63名驻村第一书记、10个贫困村和21个重点村的党组织书记在新乡辉县市举办了脱贫攻坚专题培训班,引导党组织书记开阔视野、学习经验、拓宽思路,提升抓党建促脱贫能力水平。

二是建设一个好班子。村(社区)“两委”换届后,针对个别村脱贫攻坚力量薄弱、战斗力不强的问题,全面整顿软弱涣散村党组织。对排查出的19个软弱涣散和后进村党组织进行整顿,实行县级党员领导干部联系分包制度,派出整顿工作队,按照兰考“六步工作法”,制定转化提升措施和台账,全程纪实管理,强力推动整顿工作,补配村“两委”成员5名,调整撤换不胜任党组织书记1名,8个村集体经济收入实现了“清零”、11个村集体实现了“消薄”,6个村由落后村变为先进村,19个村“两委”班子战斗力显著提升。召陵区185个村级党组织充分发挥组织优势、组织功能,成为推动精准扶贫坚强的组织力量。

三是规范一个好阵地。把村级阵地建设作为增强基层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巩固农村基层政权的基础,全力推进村级党群服务中心标准化规范化建设。2017年以来,全区共投入资金1500余万元,新建、扩建、规范村级组织活动场所85座,10个省级贫困村和74个重点村全部有了规范化的党群服务中心,让村级活动场所成为脱贫攻坚的主阵地、主战场。

二、深化“三个载体”,增强脱贫效果

召陵区委围绕脱贫攻坚,不断深化党建活动“三个载体”,让党建工作与脱贫攻坚更加融合,更加“接地气”,充分激发党建工作促脱贫攻坚的新活力。

一是深化“党旗引领合作社”载体。推行“支部+合作社”党建工作模式,通过党支部引领,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使农民合作社充分发挥典型带动作用,承担社会责任,积极投身扶贫公益事业,主动开展扶贫帮困活动。目前,全区实施到户增收项目的农民专业合作社有14个,为500余户贫困户每年增收1000元,为1200多名贫困人员提供了就业岗位,形成了支部引领方向、新型主体带动致富、贫困群众广泛参与的精准扶贫工作格局。

二是强化“志惠超市”载体功能。注重整合社会力量,组织各企业党组织和全区各单位进行爱心捐赠,把社会扶贫和扶贫扶志相结合,着力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通过“志惠超市”建设,鼓励引导贫困群众外出务工、参与村内环境整治、治安巡逻等活动,获得不等分值的积分,兑换所需商品,通过双手劳动增加收入,倡树了“积分改变习惯、勤劳改变生活”的导向。全区已建成“志惠超市”82个,投入运营资金及物资共计400多万元,利用积分发放带贫资金680万元。

三是用活“纠转”行动载体。聚焦脱贫攻坚领域“不深、不细、不快、不高、不实、不严”突出问题,深入推进“纠‘四风’、转作风、强执行、求实效”行动。2017年,实施了行业扶贫“两分工作法”,通过行业部门工作人员或帮扶队员入户调查,按照贫困户致贫原因和贫困户需求进行分类统计,分配给行业扶贫部门进行核查、落实,让行业扶贫政策精准、及时、有效的惠及贫困户。2018年,又开展了“走出办公室、走进贫困户、深化‘两分工作法’”活动,从行业扶贫部门抽调业务骨干50多名,分成3个工作组,利用2个月时间,对全区所有贫困户集中开展排查,摸清贫困户应享、已享、未享政策底数和帮扶需求,梳理分类汇总后,由行业扶贫部门逐项落实,让行业扶贫政策精准落地,问题整改取得良好效果。

三、注重“三个倾斜”,强化攻坚保障

召陵区坚持优中选优、因村派人,选拔责任心强、工作务实的年轻后备干部,到扶贫重点村驻村担任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员,通过“三个倾斜”为脱贫攻坚提供人才保障。

一是选派“尖兵”队伍向扶贫重点村倾斜。目前,全区选派驻村第一书记63名,全部派向扶贫重点村,建立村级脱贫责任组169支1008人。完善年度考核奖惩制度,不断增强责第一书记任意识,提升脱贫攻坚能力。

二是教育培训向扶贫领域倾斜。每年年初,将党的扶贫工作方针政策纳入干部培训计划,制定重点工作台账,分类分专题分批开展培训工作。依托区委党校,2018年举办了全区科级干部十九大精神培训班、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培训班,2019年举办了科级干部和优秀中青年干部春季培训班、脱贫攻坚能力提升暨乡村振兴培训班,把扶贫政策作为重要课程进行专题教学。在区委党校轮训的基础上,区委组织部会同区扶贫办,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组织村党组织书记、驻村第一书记进行扶贫专题培训,不断提升各级干部对扶贫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推动各级干部把扶贫工作记在心上、抓在手上、扛在肩上、落实在行动上。

三是干部激励向扶贫一线倾斜。坚持对扶贫干部“高看一眼、厚爱一分”,在全区三级干部大会、“五一”表彰大会上,对100多名区、镇、村扶贫干部进行了隆重表彰,树立了良好导向,进一步激发了干部队伍活力。今年5月,区委从脱贫攻坚一线干部队伍中,提拔、重用了19名表现优秀、勇于担当的正副科级干部。

召陵区将抓党建促脱贫攻坚作为全区重点组织工作的一条主线,实行党建扶贫“三三制”,充分发挥全区各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力、引领力和战斗力,带领党员干部精准施策,在确保脱贫攻坚取得阶段性成效的基础上,全面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