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04月30日 星期二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无障碍阅读
当前位置: 主页 > 新闻动态 > 县区动态

漯河经济技术开发区:发挥“五星”支部创建优势 促进产业兴旺

来源: 漯河发布客户端 发布时间: 2022-09-30 15:16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

  今年以来,漯河经济技术开发区按照市委、市政府乡村振兴的各项战略部署,抓深抓细抓实“五星”支部创建,结合产业兴旺,聚焦农民素质提升,9月22日承办了“漯开杯”河南省2022年高素质农民创业创新大赛决赛,积极营造全区农民创业创新的浓厚氛围,找准“一村一品”切入点,以产业兴旺奠定全域乡村振兴基石。

  一、以“三联体”培育实施产业项目。开展“五星争创 三体共促 全域提升”行动,由机关支部牵头指导包联村(社区)的创建规划举措、协调整合优势资源、对标对表补齐短板;企业支部以“一企联一村”“多企联一村”的方式,建立村集体经济发展的“双绑”机制和就业服务,重点帮助包联村创建产业兴旺星和生态宜居星;村级支部当好“战斗堡垒”,充分利用网格长、网格员,调动党员群众参与创建工作,在全区形成了共创共促共享的大好局面。截至目前,在“三联体”机关支部牵头推动下,汇聚区内企业资源和社会资源,帮助村里创办各类帮扶项目32个,总投资3500万元。指导西坡李村党支部设立物业公司,在更好为群众服务的同时节省大笔管理费用。指导邓店村党支部谋划成立劳动服务公司,为村级集体经济持续发展做出长远谋划。指导黄岗村和金盆赵村党支部积极拓宽思路,利用村门面房、闲置土地、厂房园区等集体资产,谋划集体经济增收。

  二、以“一村一品”建设产业兴旺村。立足经开区产业发展布局,立足各村资源禀赋,依托中粮、卫龙、嘉吉、恒瑞淀粉等龙头企业,积极引导村企签订合作协议,开展订单式、规范化种植,进一步提高经济效益。同时,由人事部门结合“技能河南、人人持证”等工作,组织开展种粮大户、技术能手开展培训和竞赛,带动更多群众提高种植水平,培养高素质农民。目前,中粮与32个村签订了小麦种植联合体协议,订单种植高筋、中筋、低筋等各类小麦20000余亩。中粮面业派出技术指导,开展特种小麦的种植,实现了从“田间”到“车间”,促进了农民增收、企业降低了物流成本的“双赢”。卫龙食品与8个村签订了辣椒种植合作协议,在保证质量的前优先收购合作农户的辣椒。嘉吉果糖是玉米淀粉使用大户,每年可消耗玉米30余万吨,我们通过引导农业种植合作者与公司合作,有效保证了玉米的销售渠道。 在一村一品方面,黄头村“秀黄楼产业园”、坑韩村“小麦良种种植”等一批特色农业发展模式脱颖而出,为各村提供了学习和借鉴的样板。

  三、以集体经济产业园建设提供发展支撑。为壮大村集体经济,区党工委高度重视,制定出台了《关于壮大村集体经济的意见》、《村集体经济产业园建设方案》、《土地流转方案》、《集体经济产业园运营方案》等系列配套文件。并立足经开区产业发展实际,由区属投资平台公司作为主体,村集体资金入股,总投资3.5亿元建设150亩的村集体经济产业园。整体按照“1+N”模式进行架构,“1”指漯河晟恒土地开发区有限公司,“N”指后谢镇、邓襄镇和湘江路管理办公室所辖村(居)委员会,按照合作共赢模式,以合资形式组建公司。目前产业园土地已经摘牌,公司名称已核准为“漯河经济技术开发区城顺集体经济产业园管理有限公司”,公司注册资本5000万。村(居)委员会流转农民土地开展规模化种植,除去成本后的收益归村集体所有。村集体现金方式认购产业园股份入股,按照8%的基准年化进行分成,若收益未达到该分红点,由区财政补贴至8%。若高于8%时,经审计后按照实际收益和出资比例进行分红。通过产业园建设,有效拉动村级党组织和骨干企业合作,既服务了实体经济发展,又促进了村集体经济的增收,实现了村里得实惠、企业得发展、平台公司得资产、政府得效益的四方共赢。